重庆庆宝园林面向重庆,贵州,四川,云南等省市区县街道环卫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设为首页| 加入收藏

图片名

全国服务热线:13983660596 13627619998

新闻中心 NEWS

电话:13627619998

手机:13983660596

邮箱:2083301168@qq.com

地址: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白新街9号

行业资讯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资讯

山清水秀 巴渝奏响绿色乐章

来源:庆宝公司 发布时间:2019-12-20 次浏览

今年以来,我市深入实施“碧水、蓝天、净土、田园、宁静”环保行动,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34项主要指标和206项重点工程顺利推进。

  截至11月底,全市纳入国家考核的42个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为97.6%,同比提高7.1个百分点,首次高于95.2%的2020年终期目标。截至12月19日,重庆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4天。重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,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不断增强。

  连日阴雨,桥沟水涨,沟渠里的流水裹挟着残枝败叶冲入沙坪坝区石堰口水库。

  这条发源于沙坪坝区歌乐山街道新开寺村的天然排水泄洪沟渠,日常流量约为每天800立方米,并经石堰口水库排入梁滩河。

  近年来,由于桥沟上游地区企业及村民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,桥沟水质不断恶化,不仅影响了附近群众的生产生活,而且对石堰口水库和梁滩河造成污染。沙坪坝区中西部地区的农村,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,类似桥沟这样直排污染河沟情况并不少见。

  在这些区域,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困难,污水处理厂建设成本高,如何才能有效改善这些区域的水环境质量呢?

  人工生态湿地效果好

  解决农村散排污水处理难题

  “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因地制宜,在这些地区建设人工生态湿地收集处理生活污水。”沙坪坝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,位于西永的桥沟人工生态湿地,是该区建设的首个人工生态湿地,占地约10亩,项目总投资150万元,每天能处理生活污水1000立方米。

  该负责人介绍,桥沟人工生态湿地的主要处理工艺单元有格栅池、厌氧净化池、表面流湿地、水平潜流湿地等,湿地主要水生植物包括大聚藻、梭鱼草、水生美人蕉、铜钱草、菖蒲等,其处理后的出水水质满足《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DB50/848-2018)一级标排放标准。

  “人工生态湿地的优点是建设费用少,其投资约为有动力污水处理站的1/8;运行成本低,不需动力和加填药料,基本上也无需人员管护;基本不改变原有地形地貌,与周围环境融洽协调。”该负责人介绍,桥沟人工生态湿地建成投用后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,系统运行稳定,出水水质稳定达标,有效解决了沙坪坝区农村部分聚居区生活污水处理难题,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直排量大幅降低。

  全市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2400余座

  日处理污水能力超过520万吨

  而今,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,沙坪坝区分别在西永、曾家、青木关、凤凰、中梁等镇建成中、小型生态湿地42处,最大湿地设计污水处理能力为每天1000立方米,接纳污水总能力达到了每天4491立方米。

  目前,这42处人工生态湿地已全部移交区级平台公司运营管理,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,每年安排运行保障费用60万元。

  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,截至目前,全市累计建成城乡污水处理设施2400余座,污水处理能力达到每天520余万吨,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建制乡镇污水处理厂实现全覆盖。其中,城市污水处理厂71座、总体处理能力达到每天420余万吨;建制乡镇污水处理厂821座、总体处理能力达到每天88万吨;撤并场镇及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540座、处理能力达到每天16.5万吨。

  截至今年11月底,全市纳入国家考核的42个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为97.6%,同比提高7.1个百分点,首次高于95.2%的2020年终期目标;梁滩河、花溪河、桃花溪、太平河流域的5个劣Ⅴ类断面全部改善至Ⅴ类或Ⅳ类,重庆提前一年实现“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”的目标。

 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

  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

  其实,持续改善的不仅仅是水环境质量,近年来,重庆聚焦碧水、蓝天、净土保卫战,打好长江保护修复、柴油货车治理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标志性战役,深入实施五大环保行动,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。

  今年,我市分解下达大气污染防治攻坚项目措施2000余项,突出控制交通、工业、扬尘和生活污染。截至12月19日,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4天。

  我市还成功申报主城区为国家“无废城市”试点城市,是唯一一个省级层面作为试点的城市。全市土壤、声、辐射环境质量总体稳定,全市未发生重、特大突发环境事件。

  与此同时,我市大力实施国土绿化提升,启动实施“两岸青山、千里林带”建设工程,全面消灭绿化“断档”和林中“天窗”,全面展现“一江碧水、两岸青山”的美丽风貌。

  此外,我市还建立“林长制”,努力将“四山”打造成为“城市绿肺、市民花园”,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8.3%,湿地保护率提高到60.2%。

  点上案例》》

  巴南花溪河入江口 荒坡滩涂成休闲公园

  12月18日,细雨纷飞,花溪河与长江交汇处,有三三两两的市民打着雨伞,在新建成的人行步道上徜徉。

  “这里原来是荒坡滩涂,附近居民在这里乱搭乱建、乱倒乱堆、乱填乱挖、乱耕乱种,破坏了生态环境,也影响城市美观。”巴南区城管局园林绿化管理所副所长牟灿介绍,今年,巴南区将花溪河入江口湿地修复项目,纳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,总投资800万元,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90%,修复生态湿地20万平方米。

  “在生态整治,源头治理方面,我们新改建雨污水管网204公里,新建水质净化站在雨季时每天能处理初期雨水5.6万吨。”牟灿介绍,巴南区还对侵占河道行洪断面及消落带的乱搭乱建、乱填乱挖等行为进行彻底整治,完成沿河土坡菜地覆绿约4000亩,实施了9.7公里长的河道整治工程。

  巴南区还将水体护岸整治和构建绿化缓冲带与提升绿化品质相结合,保留原生植被,补种适应本地气候和长江岸线微观环境的植物。栽植水杉、麻柳等乔木近500株,铺设草坪2.55万平方米,喷播草花5.3万平方米,栽植萱草等植物9050平方米。

  他们在花溪河入江口湿地修复中还融入花溪文化,紧扣市民生活,植入运动健身、科普教育、休闲游憩等复合功能。根据消落带常年水位变化和汛期淹没区到滨江路的情况,分别建有亲水游步道、自行车道、一级步道和二级游步道,为市民提供多层次立体的共享空间。

  如今,花溪河入江口湿地已实现了荒坡滩涂之地向风景靓丽之地的转变。

  江津取缔长冲社区637亩鱼塘

  临近冬至,江津区德感街道长冲社区郊野,几百亩梯田式鱼池,在淅淅沥沥的冬雨下有些清冷。

  很难想象,这里曾是年产罗非鱼等苗种1亿尾、商品鱼197万余公斤的长冲渔场。

  长冲渔场,曾有69户养殖户、637.61亩鱼池,曾是江津热带鱼良种场。

  “1995年,这里就开始用温泉水养鱼了。”德感街道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丁昭健介绍,当地有一个关停的煤矿,每天能涌出约8万立方米温泉水。许多人就用温泉水进行热带鱼养殖,养殖规模逐年扩大,并建起了7家农家乐,最大接待量每天能超过1200人。

  然而,受利益驱使,许多养殖户大量采用高密度养殖方式,导致产生的养殖废水未经任何处理排入太平桥河沟,汇入两公里外的璧南河。

  涌出的温泉水,既是璧南河的源头之一,也成为璧南河主要的污染源之一。一度使璧南河两河口和跳磴水质长期为劣Ⅴ类。

  “20余年的养殖废水,让宽约3米的太平桥河沟里的淤泥超过半米厚,河水常年臭不可闻。”丁昭健介绍,对此,江津区委、区政府高度重视,决定推进长冲渔场绿色转型。

  为加快推进德感街道长冲渔场绿色转型,确保璧南河入水口水质稳定达标,江津区成立了长冲渔场生态综合治理工作组,下设办公室和政策法规组、现场工作组、综合执法组、监测技术组、生态修复组、信访维稳组6个专项工作小组,对长冲渔场生态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全方位保障。

  丁昭健告诉重庆日报记者,长冲渔场的生态综合治理工作从四个方面分步实施:一是依法控源,全面推进水资源有偿、节约、环保使用管理制度;二是有效截污,推广绿色养殖,限期取缔所有高密度饲料养殖;三是科学治理,实施渔场工程类和河道清淤治理项目,确保进入璧南河入水口水质显著改善;四是产业转型,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,规划打造长冲乡村体闲旅游示范点,实现当地群众转产不减收。

  截至目前,养殖户已签订退产协议,600余亩鱼池全部退渔,河道清淤治理项目已经完成。

  长冲渔场综合整治效果明显,10月份长冲渔场出水口水质提升到Ⅱ类,璧南河两河口和跳磴两个断面水质提前实现Ⅲ类目标。



渝公网安备 50009802000960号